文章資訊分類
為何二代熱釋光對於古文物的陶器跟瓷器是很重要的鑑測!

目前,學術界對陶與瓷的具體定義尚未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說法,儘管有好多指標可以用來區別陶器與瓷器,但對從以下幾方面區分陶與瓷,認識基本一致:

1.在器物的胎料上:陶器用土做胎,瓷器用瓷土做胎,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含三氧化鋁高,含二氧化鐵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後,胎質呈白色,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陶胎則質地粗松,有一定的吸水性,敲擊之,聲音不清脆。

2.在燒溫上: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 200 度以上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胎質變得硬結緻密,擊之發出清脆的金石聲。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但基本上要達到1 200度以上才燒結。陶器的燒溫一般比較低, 在800 度到1 000 度之間,如溫度過髙,陶胎會軟化變形。

3.在器物表面上:瓷器表面都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釉胎結合牢固,厚薄均勻。陶器一般不施釉,在少數施釉的種類中(如唐三彩和漢代低溫釉陶等),陶器上施的都是低溫釉(即在低溫下燒成的,低於1 200度),含鉛量髙,這與瓷器面的玻璃質釉是不同的。

傳統的陶瓷器鑑定方法,多是通過眼觀、手摸、耳聽等感官手段,從陶瓷器的紋飾、器型、釉色、胎體、款識等方面來鑑別、判斷。近年來,很多的科技測試方法也已被應用於古陶瓷器的鑑定上。利用儀器對古陶瓷器對其燒成溫度、燒製氛圍進行測試,目前熱釋光技術是在被國際上及古董文物大拍賣行上普遍承認有效準確,而且是唯一能夠提供斷代真偽年代鑑定是有效準確科學方法!
 

熱釋光文物鑑定技術是一門高科技檢測技術,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Labor Kotalla GbR第二代熱釋光能精確檢測鑑定古文物且更具針對性,尤其又以針對各類陶瓷器.青銅及唐三彩為最權威,已經為世界著名國際前十大拍賣公司和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認同接受,在國際上歐美各國更可以作為國際法院認可及仲裁的斷代真偽證據。

目前國際著名的英國大英博物館,其館藏中國古陶瓷器.青銅及唐三彩100%都會要求經過熱釋光科學檢測,美國佳士得 在知名國際拍賣行上所有的陶瓷器.都附有熱釋光科學檢測的證書,佳士得全球、蘇富比全球 .兩大拍賣行則是將 提供熱釋光科學檢測證書作為接受拍品委託的必要條件。

讓古文物做二代熱釋光檢驗 對於動輒百萬甚至千萬、上億的古董、古文物,檢驗費並不昂貴,更是一種必要投資,是為收藏家及國際拍賣市場的古文物藝術品更有價格保障身分權利證書,亦能讓古文物得到更精確真實性分析,讓古物收藏家能更放心收藏藝術品提升古物收藏興趣。

在過去10年,亞洲及東西方國際藝術收藏家對中國古董認同與愛好與日俱增,同時引導此類收藏領域持續地成長,而中國古董的真偽亦成為了廣大收藏家的關注最重要的焦點,

隨著年輕一代對收藏的熱衷,古文物藝術品已經從單純的精神向金錢資本,收藏投資保值,這種現象更促進真品需求,古文物藝術品一旦和金錢資本接軌,古文物藝術品市場將迎來新的繁榮期。